企业管理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濮洪九:“双碳”目标下 煤炭行业与企业如何应对挑战
时间:2021-07-13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无     字号:A+ A-    分享: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作为中国长期以来的主体化石能源,煤炭将受到多大的影响?煤炭行业和企业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对此,不仅煤炭行业上下极为关心,整个能源行业和全社会也相当关注。下面,我作为一位老煤炭人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认清形势,“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是革命性要求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必然的选择。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这对煤炭的限制要求已经很具体了。

今年3月,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中央要求重点做好几项工作,首先就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可见中央对实现“双碳”目标态度非常坚定。

“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未来5年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3.5%,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100亿吨,其中煤炭消费的排放占75%。

由此可见,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形势确实逼人。这次是有史以来针对性最强、要求最具体的能源结构调整,时间上也有明确限定。我们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是个革命性的要求。煤炭行业和企业必须客观认识,积极应对,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

现在煤炭行业内部,对“双碳”目标有两种认识倾向。乐观的人认为,反正国家每年还得让我们出40亿吨煤,尤其近期煤炭供应阶段性紧张,煤价上涨,更容易让人产生形势依然很好的错觉;悲观的人就觉得,“双碳”目标的紧箍一戴上,煤炭这个行业不行了,完全没有发展前景了。这两种认识都不对。“双碳”目标下,形势确实严峻,煤炭行业和企业要积极作为、早作谋划。同时我们也要坚定信心,通过科学规划、科技创新,即使煤炭消费量逐渐减少,智能化绿色低碳的煤炭行业仍有发展前景。

二、积极作为,在煤炭消费减量中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今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表示,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由此可见,煤炭消费达峰和煤炭行业减量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煤炭行业首先要解决好自身健康发展和做好“兜底”保供的问题。

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根据国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是我国向现代能源体系平稳发展的重要过渡桥梁。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年度煤炭需求量仍在40亿吨左右。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视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

减煤不是去煤,煤炭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体量较大的能源行业,还要发挥新能源逐步替代过程中保障能源安全的“兜底”作用。因此,即使减量发展,煤炭行业仍有发展的基础。

在此之前,煤炭行业长期处在增量发展的环境中,历史上几次煤炭消费量低迷,都让煤炭行业和企业深陷困境,而且实际上每次最终走出困境,都是在消费需求重新上涨的拉动下。煤炭消费达峰是个历史性的分水岭,靠消费增长拉动的这种扩张发展的思维惯性,需要彻底转变了。今后煤炭行业要面对的,是如何在消费减量中,在煤矿逐步退出中,保持行业和企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要健康发展,煤炭行业必须加快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是要提高煤炭绿色智能化开采水平,必须加快智能化矿井的建设,井下少用人或者不用人。二是解决煤矿重大事故灾害的防控问题。我国煤矿大多数是井工矿,开采深度平均600米,最深的超过千米,煤炭开采要与水、火、瓦斯、粉尘、冲击地压、高温等自然灾害做斗争,安全第一。保障能源供应,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安全就不生产。三是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原煤全部入洗是最大的节约,也是最有效的减排。2020年,全国原煤入洗率为74%左右,还有提升空间。煤炭企业应提供用户需要的煤种,出精煤,提高能效,减少用量,这是最经济的减排。环境不友好、安全条件差、煤质不好的煤矿,应率先关闭退出。

其次是充分发挥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大、看得见、拿得到、易转化、加工利用方式多的特点,加速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拓展煤炭加工利用的空间。煤炭行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新型煤化工。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931万吨/年、1582万吨/年、51亿立方米/年、489万吨/年。煤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现在我国超过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火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超过40%。不将煤炭用作燃料,而用作原料发展煤化工,是煤炭低碳利用的重要路径之一。在煤化工产业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工艺路线,转化过程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易于捕获,煤制甲醇、烯烃、乙二醇等工艺路线,部分碳元素进入产品,可以固碳30%至40%。所以,应积极探索煤炭转化与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耦合利用,建立低碳循环、清洁高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煤炭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能大量减少的话,为什么还要去煤呢。

以上都是煤炭行业内部需要努力的,一定要顺应形势,积极作为。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即使有可替代煤炭的能源,有些国家依然在开采和使用煤炭。煤炭在其能源结构中占比远低于中国,行业的体量也远小于中国,但他们煤炭行业仍能保持一定的发展水平。煤炭消费量的大小不由煤炭行业决定,我们能决定的是在减量中如何发展。

同时,转变能源结构,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打破行业界限。煤炭消费的减少和新能源的发展,应是科学的有计划的替代和互补。煤炭行业的生产减量和煤炭主要用户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煤炭消费减量,也应是协调的关系。为各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有专门的机构来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

三、及早谋划,高度重视煤矿退出和矿区转型发展事宜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退出落后产能10亿吨,安置职工约100万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双碳”目标下,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去产能工作还将深化,应及早谋划,高度重视煤矿退出和矿区转型发展事宜。

煤炭行业发展到如今的体量,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新的历史时期,逐步减量发展,也是国家战略所需。煤炭行业和企业要及早谋划部分煤矿的退出事宜,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也需要政策协同解决,需要政府和各界的帮助和支持。

退出首先涉及职工安置问题。当前煤炭行业还有260万职工。随着智能化的发展,用工将逐步减少。以前大多数煤炭企业是扩张发展,煤矿关闭退出,尤其是国有大矿退出后,企业能转移安置一部分职工到接续矿井,或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在外承揽工程。现在全国还有4000多个煤矿,今后矿井数量将越来越少,有些企业要收缩发展,关闭退出矿井的职工往其他煤矿转移安置难度加大。而煤矿职工职业技能单一,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绝大部分关退煤矿地处偏远,或位于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当地就业机会偏少。

有专家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能源转型,不同地方、行业、企业面临不同的约束和挑战。煤炭行业企业、煤炭富集地区面临的挑战就比较大,尤其大量职工需要从产业链上转移出来,建议由国家设立低碳转型或“双碳”相关基金,帮助和支持关闭退出煤矿职工培训和转岗。

其次,关闭退出矿井的资产债务问题需要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很重大,来自煤炭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年都有提案,需要抓紧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现在国有煤矿关闭退出,其资产债务在企业集团内部转移。矿关了,企业还在为矿井的债务还本付息,这给煤炭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财务负担。这两年煤炭市场形势较好,仍有大型煤炭企业非常困难,沉重的财务负担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将来如果一家企业退出的矿井增多,或者整个矿区退出,那关闭退出矿井资产债务的问题就会更为明显的显现。这种形势下,退出煤矿的人员安置和资产债务处置的问题,更需要政策支持,需要金融机构协助和支持。

三是要加大力度研究退出煤矿的资源利用和矿区产业转型问题。煤矿占地面积比较大,工业广场、建筑、厂房、地下的空间、矿井水、地热资源、伴生资源,都可以充分利用。很多煤矿矿区产业较为单一,一旦煤矿关闭,便失去了支柱产业,面临产业转型的问题。从多年的经验看,资源枯竭老矿区经济转型是非常困难的。在“双碳”目标下,今后可能有些矿区资源没有枯竭,但因为国家不需要这么多煤炭了,也面临着转型。这些关闭煤矿的资源利用和矿区转型发展,可以预见仅靠煤炭企业自身或矿区当地的力量很难。应对这些问题加大研究和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在关闭煤矿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氢能产业,或者经过生态治理发展旅游产业等其他支柱产业。

四、坚定信心,依靠科学规划和科技创新谋求新的发展

最近有一则新闻:6月25日,15万吨/年CCS示范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锦界公司一次通过168小时试运行,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与驱油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试运行期间连续生产出纯度99.5%的工业级合格液态二氧化碳产品,成功实现了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新闻中说,这个项目的顺利投运,为燃煤电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近零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落实“双碳”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个项目的后续情况我们可以再关注。如果燃煤电厂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成熟且有经济性,那么“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就小多了。

煤炭开采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科技发展非常快。例如,七八年前全国雾霾较为严重时,社会上对煤炭和煤电非议很大。我们很快研究出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气电厂水平。截至2020年底,全国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9.5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76%左右。现在空气质量好转,也很少有因此对煤炭和煤电的非议了。再比如,以前煤矿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而且煤矿井下工人越来越难招,近几年,煤炭行业快速推广智能化矿山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成400多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采煤、钻锚、巡检等19种煤矿机器人在井下实施应用,71处煤矿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井下工作面用人大幅减少,煤矿职工作业环境安全系数提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可以预见,将来的煤矿将更安全高效智能,煤炭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

这些科技上的突破,给煤炭行业带来了生机。现在,“双碳”目标给煤炭行业带来了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认清形势,是为了积极认真应对。同时也应有坚定的信心,前路都是靠自己一点点探出来的。

“双碳”目标一公布,有些煤炭企业就开始研究制定应对方案了。例如,国家能源集团去年12月就组织召开“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研讨会”,启动研究率先引领能源煤炭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现在他们已提出到2025年提前实现碳达峰。再例如,晋能控股集团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签署“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合作协议,并第一时间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工作组,积极探索能源低碳减量可行先进技术,稳步推进全产业链效率提升、节能减排。还有其他一些大企业,也纷纷研究应对策略。

希望全行业能对此更重视和积极行动起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煤炭行业和企业,“双碳”目标的约束已是近忧了,必须主动考虑,尽快根据形势、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顶层设计,规划转型线路图。同时,在应对重大情况面前,大型能源集团的优势较为明显,应大力支持能源企业跨行业、跨地区重组,增强综合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双碳”目标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定会得到实现。我们煤炭人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光荣传统,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传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